Monday, December 24, 2012

宗教的科学(III)

 作者:威廉.哈澈尔(William Hatcher)
Original article from William S. Hatcher Library

Dr.William S. Hatcher

知识和信念 

读者,尤其是第一次反思这些问题的读者,可能会问这样的问题:“如果知识真如你所说是相对的,那我这种确信的感觉又从何而来?” 事实是,对很多事情我们都有这种似乎根植很深的“确信感”,特别是对自我存在自我认同以及对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的认可,便是两个最具普遍性的感性认识。可是,一些有精神病的人常常会失去他们自我存在及自我认同的意识,就是正常人有时也对某些事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毕竟,我们或许只是在做梦,世界只是一个可怕的幻觉而已。不过,认为物质世界的存在不真实的观点却是不科学的,因为科学的探索已经告诉了我们:“物质世界和自我是真实的存在”的假设较之相反的观点是更可几的。然而,诚实地说,我们也并不能排除今后有重新定义这些假设的可能性,想想我们日常对物质的认识,与物理学上用能量、质子、电子等所描述的世界相比较,相去有多远,就不难理解有这种可能性了。

因此,我们对事物那种“确信感”其实是一种心理状况,我们的信念未必真像我们认为的那样坚定,有可能我们将来有一天会失去它,尽管目前我们觉得这太不可能了。对事物的“确信感”并不等同于知识,因为知识是通过我们上面已经描述过的过程而获得的,而我们可以对某事物有“确信感”,即使我们并不具有认识这个事物的知识。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知识和信念之间的关系:当我们在理智上接受了某个概念为真实以后,我们就会在感情上开始接受它,关注它,甚至依赖于它。至此,这个概念就不再只是理智上的假设或假说了,它已经变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也同时期待事物会根据这个假设而进行。

当然,一个理性的概念,可能是崭新的,也可能是对从前无意识的假设的理性诠释,因而,很可能对有些假设或原理,在我们能够对它们提出明确阐述之前,我们就已经在情感上接受了,并有了依赖性。在对知识的求索过程中,我们常常对原本无意识的假设给出清晰的描述。举个列子,人类自古以来就知道没有支撑的物体会往下掉,对这个多少有点无意识的常识,牛顿用万有引力定律给予了明确的定义。但是,这个定律的纯理性部分并没有包含我们将在感情上受到怎样的冲击,如果有一天没有支撑的物体突然间就不往下掉了。恐怕只有那些最最客观的极少数的科学家们才能够克服自然的感性反应,而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有趣的反引力定律的特例而已。

人类对其假设在情感上和主观上的这种依赖性,与是否科学并无关系。心理学家已经注意到,这种依赖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当物理环境稍有变换时,比如仅仅短暂地被投入完全的黑暗之中时,人就会表现出类似精神失常的行为。人的构造就注定了我们对假设的依赖是我们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的自由仅仅在于,我们能够通过独立的探索,从而获得知识,进而修正我们的观念,最终调整我们的情感取向。

正是由于我们感情上对持有的观念有这种极深的依赖性,才迫使我们尽可能地让观念接近现实,否则,如果我们对现实的期待无法得以实现,我们将在情感上受到极大的冲击。

知识和信仰 

我们需要一个恰当的词来概括这个情感环绕观念的过程,宗教为我们提供了这个词汇:那就是信仰。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的信仰定义为:围绕他关于现实的一系列假设(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一个人所具有的情感和心理的定位。当然,一个人的信仰可以随着他的新经历和观念的修正而改变。

从这个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信仰并不是什么模糊的只有少数宗教神秘主义者才拥有的东西。就像每个人都具有身体和心灵一样,每个人也都具有信仰。 就像我们不能够选择是否出生一样,我们也不能够选择是否有信仰。然而,人的信仰的质量因人而异,取决于决定信仰的假设的合理性。至此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巴哈伊信仰认为有一个科学的人生观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的方式方法并不能保证我们拥有绝对的知识,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能的。但是,它至少有助于使我们的观念尽可能地与现实接近。

我们已经指出,知识和信仰都具有变化和被重新评估的可能。不过,较之突然的,猛烈的和灾难性的突变,我们似乎更容易接受循序渐进的平缓的过渡。前者往往对我们冲击太大,使我们受到过度的刺激,以至于不能对新的状况作出理性的反应。这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生活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时常保持警觉,从而能够逐渐地修正我们的观念,以避免哪一天突然醒悟:发现我们从前的信仰完全是盲目的和被误导的。

简短的说,当我们的观念完全脱离科学性,我们的信仰必然是盲目的不真实的,我们对现实的期待也就是错误的,当事情不像我们期待的那样发生时,我们就感到失望和懊恼,我们因而会强硬地坚持我们的信仰,即使有人很清楚地指出我们的观念中有明显的矛盾时,我们也坚持不改,因为我们感觉到,即使是重建我们思维中纯理性的那部分并不很困难,但围绕新的真理重新在感情上定位将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努力。因而,我们有可能会被我们的情感所支配,做出于我们自己不利的事。我们越是坚持我们盲目的信仰,我们接受相对更真实的现实的阻力就越大,而等到将来有一天我们终于认清现实时的痛苦也就越大。

我们这里的讨论还涉及到另一个有关科学和宗教的误解,那就是通常认为信仰与理性之间有内在的不可调和的冲突。实际上,这两者不仅不冲突,恰恰相反,它们是求知和生活这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信仰必须是理性的, 而推理总是在我们的基本假设(也就是我们的信仰)氛围内进行的。而我们的假设,当我们用清晰的语言加以描述时,便成为我们总体信仰中的纯理性部分。



(未完待续)

No comments: